躁狂抑郁是躁狂抑郁的一种发作。表现为情绪高涨.思想奔放.以及语言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。精神症状表现为情绪激动或易激惹,伴有精神错乱,多说话,活动增多,严重者会出现幻觉、妄想、紧张等精神症状。狂躁发作需要持续一个多星期,一般为发作性病程,每次发作后均可进入精神正常间歇缓解期,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。
从长期观察心境障碍的病程来看,只有躁狂或轻躁狂发的人是非常罕见的,而且这些病人的家族史.病前性格.生物学特点.治疗原则和预后等都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。其结果是,精神疾病国际分类系统(ICD-10)和美国分类系统(DSM-Ⅳ)被列为双相障碍之一。
三个主要的狂躁原因。
1.遗传和心理因素。
家庭调查发现,I型双相障碍先证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比一级亲属高几倍,而且在一级亲属中的发病率也更高,而且血缘关系越近,患病率越高。分子生物学方面,已有学者探索过与双相障碍可能相关的标记基因,但没有确切的可反复验证的结果,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当前,双相障碍的遗传模式倾向于多基因遗传。精神刺激因素对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,但仅将其作为诱因。
2.体质因素。
循环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良好交际、开朗、兴趣广泛、好动、易兴奋、乐观,也比较容易焦虑和忧郁,中胚叶型骨骼,肌肉发达,结缔组织丰富的病人,比外胚叶型纤细娇弱的人患病较多。
3.生物因素。
①神经生化、精神药理学、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,患者存在神经系统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的功能改变。5-羟色胺(5-HT)功能活性下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,也是双相障碍的一项素质指标;去甲肾上腺素(NE)功能活性下降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,降甲肾上腺素的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、多巴胺(DA)功能活动异常、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(GABA)、由于作用于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作为心境稳定剂,有效地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。
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,第二信使是胞外信息和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。
③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皮质轴及下丘脑-垂体-甲状腺轴的功能紊乱是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表现。
这些都是关于狂躁的介绍,你知道吗?